在这些国家,Web3.0是他们明天的面包

“纯白矩阵”创始人吴啸在土耳其参加Web3.0线下活动。

吴啸目睹土耳其司机时刻关注加密货币“K线”。

·“在底层自下而上发展的较穷苦国家,需要一个向上的通道。如果去做一些传统生意,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机会。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在做投资交易,也有一些是学习了Web3.0技术改变人生的。”

·“Web3.0和区块链在我眼里有什么意义?未来人类肯定有90%以上的时间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面,一定会有一些面向规则的设计。Web3.0和区块链肯定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系。”

“WAGMI”是Web3.0社区的一句“黑话”,为“We All Gonna Make It”的缩写,最初代表社区成员对项目的认可,现在已经成为Web3.0从业者们的口头禅。这句话也是“纯白矩阵”创始人吴啸所坚信的。

吴啸加入Web3.0领域时,正是该行业不被看好的时候,但坚信去中心化力量的他,花几年时间走访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当地的开发者生态。比起经济稳定、科技不断发展的欧美各国,亚非的一些小国更让他印象深刻。Web3.0在那里成为了存取款的银行、提供工作的企业甚至股市,加密货币则成了生活物资。近日,吴啸与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分享了他探寻Web3.0在土耳其、尼日利亚、埃及等国应用的故事。

“纯白矩阵”创始人吴啸在土耳其参加Web3.0线下活动。

“区块链不应变成由大公司掌控的工具”

澎湃科技:为何加入Web3.0领域,并游历各国?

吴啸:我在2017年年底入行Web3.0。那时候接触到了以太坊《谜恋猫》(Crypto Kitties)游戏,第一次发现可以应用分布式账本写程序,比如以太坊可以写图灵完备程序。那个时候以太坊上有各种各样的Dapp(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出现,包括加密名人、加密国家或者其他加密相关的奇奇怪怪的游戏,我就去玩这些游戏。在我们早期玩这些加密游戏时,大部分中国人是看不懂智能合约的,他们只会遵循一种类似于“你先买的价格会比后买的价格要低”的规则去玩,导致玩这些加密游戏的国人上来就会亏损。

后来出现了一些又懂技术又愿意去玩的人,这导致了一个现象——有一部分人盯着智能合约的地址,另外有一部分人盯着前后端的地址,然后一堆国人一起买,这相当于第一次反戈老外,他们称之为“打老外”,有点远征军的意思。

此后我就开始自己动手写代码了。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发现它很新很有意思,每天都有新技术开发出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懂技术的小伙伴来说比较有优势。我们初期做了例如《细胞进化》、《最后的旅途》等一些区块链游戏,因为区块链游戏在那个年代没有那么火,我们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Web3.0的开发上。

我觉得我进入Web3.0这个行业,一个原因在于市场和机遇,其次是在这里收到了正反馈,虽然在上个周期Web3.0不火,但是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件自己能干的事情,当时我们设计的区块链游戏能获得Google、Facebook等各种各样的奖项,大约获得了四五百万奖金,这就是正反馈给我们的原动力。

其实早在2019年,整个行业处于熊市时,我们已经在向外迈步,跟海外互动了。我们曾前往旧金山GDC(游戏开发者大会)与国际舞台的开发者进行交流、去美国参加InfoComm (国际视听展)、去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与一些科学家进行交流、连线海外项目。那个时候其实很迷茫,我们就想看看国外是怎么样的。出去以后发现,其实那个时候整个国外的情况也是很悲观的,但我们还是会坚持对外交流,国外仍然有一批人相信区块链的原生力量,觉得在区块链上写各种各样的程序是对的,而不应该把它的Token单独抽掉、把它的激励层变掉,最终变成由国外的政府或者大公司掌控的工具。

随着时间流逝,Web3.0一步一步到了这个周期,不光市场回来了,而且国外有很多商业化的场景也落地应用了,不论是NFT(非同质化通证)、DeFi(去中心化金融)还是Compound(区块链世界银行),以太网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整个市场再次繁荣,以前和我们一样看不到希望的小伙伴们都变得越来越强。到了这个周期我们就更愿意往外走,因为我们希望能够链接到更多的开发者,从而了解不同国家的开发者在做什么、在关注什么。

“连卖鱼的人都知道Web3.0”

澎湃科技:为什么说在部分国家里Web3.0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

吴啸:在我入行成为开发者之外,我其实走过很多地方。我去过中东、北非地区进行Web3.0的田野调查和建设治理调查,不同于先进的欧美,这些地区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说出这句话,源于我们前几年做区块链教育相关内容时,先是在线上把非洲有Web3.0生态的国家走了一遍。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在某天讲课时,尼日利亚开发者同我说,尼日利亚的央行宣布购买加密货币是非法的,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他们政府货币贬值率高达40%。

吴啸目睹土耳其司机时刻关注加密货币“K线”。

他还说他们相信币安(加密货币交易所),因为有很多美国交易所不愿意给非洲人提供服务,而那个时候币安在扩建币安链,他们对于非洲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有很多尼日利亚人在国家货币贬值40%的情况下购买加密货币,很多人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非洲,加密货币可能就是他们明天的面包。如果有人愿意教他们写代码,让他们能够创业,有了技术之后他们就能自己做一些应用再卖给国际上的买家。

我由此也产生了好奇,随后我们把东南亚,包括印尼、越南当地的一些开发者连接了一遍,发现各个国家情况各不相同,开发者也在做不同的事情。在巴基斯坦,当地人对Web3.0其实没有什么概念,我们第一次去时教的是NFT,但是我们发现大家都喜欢听新的知识。而在阿布扎比、迪拜这些富裕的地方,他们会要求我们给当地人排课、开展论坛活动,中东富有国家的石油产量非常丰富,他们希望把这些自然资源上的优势换成科技上的优势,因为石油总归会采光。

在伊斯坦布尔机场,给我们接机的司机就在看相关的加密货币K线,令我十分震惊。我感受到整个伊斯坦布尔的Web3.0氛围非常浓厚,在街头巷尾能看到诸多NFT的交易市场,而且当地人买币的量也十分大。

土耳其年轻人的失业率很高,他们像学徒工一样,只要有人给交通费或面包,就愿意免费工作8-12个月,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悖论。很多年轻人没有出路。

我认识当地的一些大学生Web3.0团体,他们会合租一个房子,其实都还没有毕业,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读书,他们说学校里面教的知识太陈旧了,根本跟不上发展。他们创建了一个开发者工作室,分两个房间做Web3.0,就像美剧《硅谷》里一样,一间房里一堆人围着工作,而另外一个房间是生活区。

那里的大学生介绍我去当地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非常小,但Web3.0的氛围非常浓厚,连卖鱼的人都知道Web3.0。我问卖鱼的人什么是Web3.0,他说Web3.0在他们那里有一个实体的建筑,里面每天都会办活动。那里有时会给我“Web3.0世外桃源”一样的感觉。在迪拜、阿联酋等地,一周办一场活动已经非常好了,而那边每天都能办活动。

当地人夸张到连结婚的彩礼都是直接往账户上打比特币。在那边,很多人失去了希望,找不到工作、没有机会,有些人选择和Web3.0共同成长。但总体而言,伴随Web3.0的是一种混合状态,有机遇也有风险,而这批人在这种混合状态下以此为阶梯不断前进。

约旦人对区块链的普及度和认知程度不是特别高,但是他们对于区块链游戏比较了解。约旦做了几乎中东所有的手游,除了中国出口的游戏外,中东最大的手游是约旦当地人制作的,他们会把区块链和游戏结合,当地的一些大学,比如约旦科技大学,会设置游戏设计专业,这在其他国家其实是很少见的。

我在旅途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菲律宾游客和韩国游客,他们也买币,这证明了Web3.0的大规模大范围应用——它已经深入到各个国家、各个团体、各国人民里去了。

埃及人也在做一些Web3.0相关联的内容。除中国以外,埃及是唯一一个也在做联盟链的国家,他们有一些教育、物流相关的联盟链。除此之外,因为埃及的法律明确禁止使用、创建区块链交易所,导致埃及有非常大规模的黑市。

黑市对外包装成一个商场,但实际上当你进入一间小黑屋,将当地的货币交给一个人时,他会在24小时内把比特币或以太坊打到你的银行账户上。据悉,这种黑市已经运行3年以上了,甚至会吸引一批当地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前去小黑屋购买比特币,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总而言之,任何经济都要有出口、入口。某些地区,这个入口可能是区块链游戏里的电子宠物,比如说一些喜欢电子宠物的富太太会雇佣菲律宾人、越南人帮她们打游戏,这些人就以此为生。传统银行根本到不了某些贫困的地方,在中国,每个人都觉得存钱取钱是稀松平常的事,在国外的一些地方,可能连开户都没办法做到。

在一个纪录片里,一对东南亚老夫妻依靠“打金(打游戏获取加密货币)”获得加密货币,从而换得面包和药品。他们没有签证,也没有绿卡,连银行账户都没有。而像这样的国家有很多,比如在泰国,有40%的年轻人买过加密货币,在拉丁美洲有超过51%的人用万事达卡买过加密货币。这种比例会越来越大,这么多底层被裹挟的企业、开发者聚集在一起,又有一些全新的应用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以及一些聪明的监管者在其中推动,将会形成一股合力。这种合力需要政治力量支持。

“Web3.0面前人人平等”

澎湃科技:游历各国的旅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场景?

吴啸:在喀斯特,有很多俄罗斯的程序员和工程师,我们去做分享时,一堆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一起听Web3.0和区块链,我感觉还是蛮震撼的。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火,出生底层,但想改变命运,想学习,他们愿意去拼的那种状态是非常神奇的。

而在迪拜、阿联酋的一些活动上,一些领导身穿白袍,说要接纳Web3.0,我们突然感觉Web3.0好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政治家跟管理者们变得非常欢迎Web3.0,这跟以前人人喊打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在中东最大的科技展上,我当时没有提前联系阿里的人,但是我们做了一个Web3.0开发者工具,阿里的小伙伴第二天就邀请我上台演讲。不光是阿里,微软、Google、Facebook、华为,这些大厂现在都开始积极拥抱Web3.0,这跟以前我们一堆人聚在一起连个展位都买不起、人人看不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有种巨大的成就感。

澎湃科技:这些国家是否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吴啸:肯定有。我觉得国内小伙伴,特别是现在香港的政策也比较开放,应该多去看看Web3.0的机会,不光是考虑投资,还可以是建设Web3.0。

今天Web3.0有很多蓝海,上面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做,这个时候很适合去占一个自己的方向、占一个自己的坑位。再过三五年,如果Web3.0行业成熟了,它可能也会老化,也会僵化,这个时候不去闯,等它行业真的成熟了也就没有机会了。

可以想想那些本身技术发展不太好的国家的信息化程度,在那里,不是科班出身的人都敢去闯,而我们国家很多对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其实也应该躬身入局,再往前走一步。今天的Web3.0是一个非常值得建设的世界。

澎湃科技:Web3.0和区块链在你眼里的意义是什么?未来的终极形态大概可能会发展成什么样?

吴啸:Web3.0面前人人平等。在底层自下而上发展的较穷苦国家,需要一个向上的通道。Web3.0是一个能够无视战场规则向上爬的工具,这是这些地方依赖Web3.0的原因。如果去做一些传统生意,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机会。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在做投资交易,也有一些是学习了Web3.0技术改变人生的。

这种上升通道改变了命运,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抛开经济状况,因为它不需要银行,直接有一根网线就可以操作,哪怕出身底层的人也能有机会。以前就算有的人懂互联网,想帮美国人工作,没有签证连银行账户都开不了,美元打不到账上,但在区块链上,几秒钟之内就能把任何加密货币从任何地方发给某人。

Web3.0和区块链在我眼里有什么意义?未来人类肯定有90%以上的时间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面,一定会有一些面向规则的设计。Web3.0和区块链肯定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系。你不可能指望这样的世界里只能用美元、欧元,哪怕拥有游戏币,肯定也是基于区块链的游戏币。

因此,Web3.0第一是经济的基础设施,第二可能是法律和规则的基础设施。什么样的人在里面犯了什么样的事,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所有这些规则都要公开透明并且自动执行,这就特别适合区块链这个已经凝聚了全球用户、开发者共识的底层,去进行公证,用智能合约书写一些规则。大家既然开发、使用这个链,说明大家已经默认会遵守这个链的规则,链是没有任何倾向性的,这些规则适合用区块链、也只能用区块链形成。

“元宇宙观察”栏目长期关注Web3.0话题,欢迎相关行业建设者、观察者、畅想者来稿,观察、评论、访谈均可。投稿通道:zhengjie@thepaper.cn

蚂蚁链发布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可信计算架构,满足隐私和可验证双重需求

蚂蚁链宣布隐私协作平台AntChain FAIR进行全新架构升级,引入零知识证明(ZKP)为核心的可验证计算技术。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安全官韦韬告诉澎湃科技,蚂蚁在AI安全检测方面的平台“蚁鉴”和蚂蚁的隐私计算平台“隐语”的融合,未来一定是一个大趋势,“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而未来这些数据需经过隐私计算才能确保安全可靠。”

·“隐私和可验证一直是数据和计算领域重要的话题,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不同。零知识证明具有高效的可验证特性,再加之可以保护特定数据不被验证方看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隐私和可验证的双重需求。”

7月8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区块链产业高峰论坛上,蚂蚁链宣布隐私协作平台AntChain FAIR进行全新架构升级,引入零知识证明(ZKP)为核心的可验证计算技术,从可信数据流转拓展到计算过程、数据属性以及身份的可验证。据了解,这是FAIR平台继去年提升大规模计算能力后,一次针对核心架构的重要升级,也是蚂蚁链在Web3.0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

蚂蚁链宣布隐私协作平台AntChain FAIR进行全新架构升级,引入零知识证明(ZKP)为核心的可验证计算技术。

零知识证明被业内看作是Web3.0下一个5年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状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相较于隐私计算强调在保护数据隐私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零知识证明的特点在于“可验证”。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安全官韦韬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蚂蚁在AI安全检测方面的平台“蚁鉴”和蚂蚁的隐私计算平台“隐语”的融合,未来一定是一个大趋势,“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而未来这些数据需经过隐私计算才能确保安全可靠。”

采用零知识证明架构的企业和机构,可以在隐私保护基础之上,确保数据计算的整个过程都是按照约定条件进行的、是正确且可被验证的,这将大大提高身份验证、AI模型训练、数据流转、资产交易、链上链下协同等全流程可信度,加速Web3.0从数字世界向更复杂的产业场景渗透。近年来,随着零知识证明在基础协议和硬件加速层面的高速发展,该技术已经逐渐能够处理诸如神经网络推理这类复杂的任务。 

蚂蚁链资深技术专家魏长征表示:“隐私和可验证一直是数据和计算领域重要的话题,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不同。零知识证明具有高效的可验证特性,再加之可以保护特定数据不被验证方看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隐私和可验证的双重需求。”

零知识证明最关键的环节是“证明生成阶段”,即对数据、身份、计算过程等生成一个“证明”。据了解,蚂蚁链通过软件算法优化,使“证明生成”端到端加速到原有基线的2.8倍。

此外,零知识证明的上述特性,同样可以对计算和数据进行“压缩”,区块链典型应用就是将计算任务迁移到链下,利用零知识证明来证明链下发生的动作是可验证的,仅让证明结果在链上存储和验证。例如,以太坊等区块链平台使用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叠卷技术(zkRollups),有效解决了链资源紧张的问题。 

据了解,为降低零知识证明使用的门槛,蚂蚁链FAIR在可信计算架构中加入了zkWASM——一种新型零知识证明虚拟机,实现指令级别的可证明特性,可以依托WASM多语言生态将多种前端语言编写的算法程序进行证明转化,而无需关心底层复杂的算法细节,提升开发应用的友好性。

FAIR是蚂蚁链面向数据流转推出的隐私协作平台,综合了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优势,协作流程由智能合约驱动,数据流转由隐私计算引擎来解决,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登记和交易共识。可以解决数据流通过程中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天然矛盾。目前,FAIR已经在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贵州大数据交易所等多家数据交易所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