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裘薇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将于近期发布推动本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上海方案”。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上海金融数据港、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亿欧、InnoSpace、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区块链+WEB3创投联盟。
·上海将于近期发布推动该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上海方案”,聚焦四大发力点:一是以城市链重点工程重塑产业基础;二是以关键技术布局引领产业未来;三是以重大场景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四是以创新生态培育激发产业活力,提升该市区块链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融合创新力。
·国内首家区块链+WEB3创投联盟成立,将在行业指导、孵化与创投服务、科创风险股权投资、行业咨询、创业空间、法律等方面,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一个一站式、全方位区块链+WEB3创业服务平台。
7月7日,“未来互联网 赋能新金融”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区块链+WEB3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作为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3 WAIC)的重点活动之一,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Web3.0等数字技术新发展,探讨如何赋能金融业、融入金融业、重塑金融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裘薇在致辞中表示,全球正处于下一代互联网生态布局的关键机遇期,区块链产业生态形成的窗口期已经到来。上海将于近期发布推动该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上海方案”,聚焦四大发力点。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裘薇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将于近期发布推动本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上海方案”。
区块链备案企业全国第二
裘薇表示,上海市已经作出“建好区块链重要基础设施,抓紧推动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已有264家区块链备案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主导国际标准10余项,投资海外区块链企业和开源项目超过500个。她同时透露,上海将于近期发布推动该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上海方案”,聚焦四大发力点:一是以城市链重点工程重塑产业基础;二是以关键技术布局引领产业未来;三是以重大场景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四是以创新生态培育激发产业活力,提升该市区块链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融合创新力。
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作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张江集团承担了打造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国际一流科学城的重要使命,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数链产业园、金融数据港,集聚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业内领军企业。金融数据港已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最具集聚度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孕育了浦东最富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发布新金融区块链应用创新
2023年5月,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联合亿欧网在市经信委指导下,面向国内金融机构及金融信息行业启动 “2023新金融区块链创新应用”征集,获得了行业的踊跃响应,纷纷以各自的拳头应用报名参评,经过两个月的评选,“2023新金融区块链应用创新奖”也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发布。
最终,来自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银行等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证券公司以及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科技公司的12个应用,获得了“2023新金融区块链应用创新奖”,集中展示了元宇宙、Web3.0大潮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应用的最新成果。
国内首家区块链+WEB3创投联盟成立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上海金融数据港、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亿欧、InnoSpace、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区块链+WEB3创投联盟。
论坛上,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上海金融数据港、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亿欧网、InnoSpace、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等还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区块链+WEB3创投联盟,将在行业指导、孵化与创投服务、科创风险股权投资、行业咨询、创业空间、法律等方面,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一个一站式、全方位区块链+WEB3创业服务、合作共赢的平台,打造了一个安全高效的区块链+WEB3生态圈,促进形成完整的区块链与WEB3产业链和成熟健康的市场。
而联盟发起方之一上海金融数据港,在会上宣布将启动金融数据港科技创新中心,中心将设有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孵化加速器和大企业创新中心。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领衔的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已进驻,助力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张江金融科技的“会客厅”、“集聚地”和“适配区”。
本次论坛由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金融数据港承办,并得到了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支持。
蚂蚁链宣布隐私协作平台AntChain FAIR进行全新架构升级,引入零知识证明(ZKP)为核心的可验证计算技术。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安全官韦韬告诉澎湃科技,蚂蚁在AI安全检测方面的平台“蚁鉴”和蚂蚁的隐私计算平台“隐语”的融合,未来一定是一个大趋势,“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而未来这些数据需经过隐私计算才能确保安全可靠。”
·“隐私和可验证一直是数据和计算领域重要的话题,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不同。零知识证明具有高效的可验证特性,再加之可以保护特定数据不被验证方看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隐私和可验证的双重需求。”
7月8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区块链产业高峰论坛上,蚂蚁链宣布隐私协作平台AntChain FAIR进行全新架构升级,引入零知识证明(ZKP)为核心的可验证计算技术,从可信数据流转拓展到计算过程、数据属性以及身份的可验证。据了解,这是FAIR平台继去年提升大规模计算能力后,一次针对核心架构的重要升级,也是蚂蚁链在Web3.0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
蚂蚁链宣布隐私协作平台AntChain FAIR进行全新架构升级,引入零知识证明(ZKP)为核心的可验证计算技术。
零知识证明被业内看作是Web3.0下一个5年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状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相较于隐私计算强调在保护数据隐私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零知识证明的特点在于“可验证”。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安全官韦韬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蚂蚁在AI安全检测方面的平台“蚁鉴”和蚂蚁的隐私计算平台“隐语”的融合,未来一定是一个大趋势,“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而未来这些数据需经过隐私计算才能确保安全可靠。”
采用零知识证明架构的企业和机构,可以在隐私保护基础之上,确保数据计算的整个过程都是按照约定条件进行的、是正确且可被验证的,这将大大提高身份验证、AI模型训练、数据流转、资产交易、链上链下协同等全流程可信度,加速Web3.0从数字世界向更复杂的产业场景渗透。近年来,随着零知识证明在基础协议和硬件加速层面的高速发展,该技术已经逐渐能够处理诸如神经网络推理这类复杂的任务。
蚂蚁链资深技术专家魏长征表示:“隐私和可验证一直是数据和计算领域重要的话题,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不同。零知识证明具有高效的可验证特性,再加之可以保护特定数据不被验证方看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隐私和可验证的双重需求。”
零知识证明最关键的环节是“证明生成阶段”,即对数据、身份、计算过程等生成一个“证明”。据了解,蚂蚁链通过软件算法优化,使“证明生成”端到端加速到原有基线的2.8倍。
此外,零知识证明的上述特性,同样可以对计算和数据进行“压缩”,区块链典型应用就是将计算任务迁移到链下,利用零知识证明来证明链下发生的动作是可验证的,仅让证明结果在链上存储和验证。例如,以太坊等区块链平台使用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叠卷技术(zkRollups),有效解决了链资源紧张的问题。
据了解,为降低零知识证明使用的门槛,蚂蚁链FAIR在可信计算架构中加入了zkWASM——一种新型零知识证明虚拟机,实现指令级别的可证明特性,可以依托WASM多语言生态将多种前端语言编写的算法程序进行证明转化,而无需关心底层复杂的算法细节,提升开发应用的友好性。
FAIR是蚂蚁链面向数据流转推出的隐私协作平台,综合了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优势,协作流程由智能合约驱动,数据流转由隐私计算引擎来解决,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登记和交易共识。可以解决数据流通过程中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天然矛盾。目前,FAIR已经在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贵州大数据交易所等多家数据交易所得到应用。